她也并不是看不透
放一个不太相干的歌曲。刘若英的《一辈子的孤单》,没有设置成自动播放。想听的话点play
In Progression, Before Mature
“……看着漂亮的风景,竟也感到落寞。没有爱人在身边,越美丽的风景,越成为遗憾。就想起舒婷的《神女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0
comments
Posted by
midi
@
11:58 PM
推荐和菜头以及和菜头的一篇文章:三个问题。
谜笛很喜欢往饭否里面丢名人名言,最近丢得很多都是从和菜头blog上摘抄下来地。当年和菜头同学在饭否上赏脸加midi好友,因为嫌弃他太罗嗦没搭理,lol。后来从豆瓣发现这个胖子(我其实并不知道和菜头是不是胖子)原来不只是罗嗦;那blog也写得是相当地活色生香营养丰富。三个问题后面有几个comment,也很有水平。比如,“中年的心思如刚起的秋风,而这种滋味,春天如何懂?”,又比如“有篇纪念沈从文的文章中写到,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无知,概莫能外。是不必着急了。”
前两天在youtube上看《康熙来了》访问陶喆。首次对陶喆有印象是他出《黑色柳丁》,在遥远的2002年。他上陶子的节目,在一个搞笑和轻松的综艺节目里面,很认真的谈社会冲突、宗教、以及用音乐拯救内心这样严肃的话题。时隔五年再看,就改变了很多,进步了很多。配合节目的需要插科打诨,抓现场的1-6号摄像机装酷、摆pose;事先有做功课,准备好些笑料给节目。自己看了以后甚感欣慰:即使是那么成功的艺人,也需要这样不断的调整自己。
这也算是人生永无休止的成长的一小步吧。
肥甜,小甜甜。婚姻失败,怀孕发胖,事业持续走下坡路。看她焦虑她失败,看她的失控,看她用极端的方法发泄。她会不会有点后悔当年和paris混在一起了?究竟人家身后有一个家族,而她只有自己唉。
只是她还没完全放弃呢。还在挣扎着上通告,拍杂志封面,甚至出不怎样的单曲和举着一身肥肉出演MTV颁奖典礼演出,紧张得笑容都僵硬。
每个人都有这样否定自己的时候,只要还在努力,其他的龌龊在谜笛眼中就都可被原谅了。祝她能早日走出。
不怎么红的Makyo,突然丢下所有的工作不告而别,和男朋友去美国。想像中的乐土和生活破灭,又讪讪回去台湾。只是竟然还有机会接着以前工作。谁知道后面都有什么力量在帮忙。可是年轻的时候能有勇气为爱走天涯,以后就会安心生活了吧?更幸运的是这破坏性的举动,也并没有打破自己的人生。人品大概都浪费在这里了。每次越是忙至渣的时候,越不能忍自己邋里邋遢的。于是,做指甲……
三个月前在电车上看到有个妹妹涂这样子的指甲。买笔,下决心做。直到昨天。真手兽的时候还是很丑的。人家那个原版mm的点点都是均匀光滑的椭圆,不像midi自己画的层次不齐大小不一,一陀一陀。下次换好些的笔来试试,如果还有下次的兴致的话。
4
comments
Posted by
midi
@
3:53 PM
关于“あなたは私のいやな人。”的故事。
过去三天中,和不同的人分别用英语、中文、日文沟通,全失败;真有够惨痛的。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自己脑袋上顶了一个黑色气团,上书:“快来飙我”。
今天当踏入不动产10分钟之内就被不动产的人讲,”あなたは私の嫌いな人だよ”的时候,连痛苦的力气都没有了。反而在想,连中文英文沟通都那么烂,用日文沟通被误解被鄙视当然是理所当然了。
想着也许是自己哪里说话没说清楚,或者是做事不符合日本人的规矩,问为啥,试图解释,无果。狼狈走出来,钥匙落在不动产店里。回忆了一下,发现每次跟不熟悉的日本人说我怎么“考虑”的时候,都会被人当作是我怎么“决定”或“暗示”。也许是语言不好所以总希望能够提供尽量多的信息给人家。只是只是,在巴别塔里,说的越多,错的越多。下次注意。
台风临近,还挺风雨如晦的配合气氛。生活真像电视剧。
又拉薰回去取钥匙,再次听到,”あなたは私のいやな人。” 在人屋檐下,当然要低头。赔笑,”そうですか、嫌いは別に、仕事だけの話すはどうですか。”
据薰说似乎是误会了我前面说的什么话……没听懂。想预约一下下次的时间,不给预约。那么退一步,”行く前電話で確認しでもいいですか。” ”だめだ、運だけだ、運だけ。”说我们家从来不约时间,骗谁呢?无所谓了,反正人家不给你预约争吵或揭穿了也于事无补。可是明天该怎么办。
如果有好多好多钱,甚至不用好多好多那么多,就可以换一间公司跑去租其他的房子。如果有好多好多时间,或者不要好多好多那么多;就可以跑去慢慢找,一个一个找,或者不搬家。如果嫁了人,或者不要嫁人,有爱人在身边,就可以大哭一场;求他去帮忙处理。可惜也没有钱,也没有时间,也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和忍耐力。
或者说,还好还有自己和忍耐力。吸气……呼气……放轻松。你人生一定会遇到比这样还恶心的事情,这算什么?(怎么感觉在咒骂自己的未来:P //fear...)
明天再去不动产。只是已经两天没有科研了。
再次引用"life sucks but I like it." 给自己打打气~
2
comments
Posted by
midi
@
7:15 PM
如果有时间,有能力,就写本小说。
其主旨就是一个堆很自以为聪明的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最后大家都悲情的不得了。
才发现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某个平时被大家看不在眼里的人做的。汗,怎么象萧峰的故事了。
嗯。或者练练毛笔字
或者学吉他。
或者周游世界。
人有点梦想还是不错的吧。
0
comments
Posted by
midi
@
8:27 PM
囫囵吞枣读完了两本书,《哲学的慰藉》和《万历十五年》。哲学或者历史,自己完全完全是门外汉。所以无从臧否。就好像乡吧佬突然吃了大餐。虽然偶尔也有点怀疑什么菜的味道是不是不匝地。但总体而言还是被震住了。
只是先抛开书不说,说点别的。高中的历史老师,是深得我心的老师之一。奔四十的样子,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气质儒雅。很像京剧里的周瑜;除了肚子。谈到文革的时候很悲痛的说:“那么多知识分子在三十多岁四十岁的时候,被下放和迫害。而三十多岁四十岁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开始有自己的东西的年纪。这得是多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和经济损失不同,要到十年二十年后才能看出它的深远影响。”
当时听了这样的话觉得很震撼。这些东西是书本上不会写,也很少听到。他们仿佛来自自己完全不可理解的另一个世界。但是都说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本事之一就是记性好,再一就是求真。这样的一个论断,被我收藏并怀疑了十多年,直到现在,觉得开始理解。原来那个世界叫做时光。
“而三十多岁四十岁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开始有自己的东西的年纪。”这样的话竟然可以反复听到。孔庆东来东大的时候问了他一个很小白的问题:“怎么看60-70年代人没有很叫得响的小说作品。”想起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当时跟zhulei感慨,冯唐的小说居然也算是我们这帮人的代表作了。孔庆东说的是:“传世的小说是需要阅历的,60-70年代的人才刚刚有了自己的积淀,我们还需要时间来观察……”云云。又看到评论黄仁宇,说他正是中年开始修史,视角和感触自然与纯学院出身的学者有所不同。
而自己,也要逼近三十岁了呢……除了三不五时跟地心引力叫叫劲,也开始渐渐感受到自己的改变。有自己的东西?似乎还没有。但是已经不同了。比如拿到一本书,“用手掂掂就知道它的好坏”,就知道该如何看待它。好像《哲学的慰藉》就是小品文。小品文大概能好卖,只是不能要求它在学术上严谨。看到有的评论说这个太浅,或者偏颇,那你不能拿学术论文的水平来要求它。作为哲学普及绝对是上层的作品。就好像《万历十五年》中,讨论问题时还是很严谨的,有想清楚就是想清楚,还没明白的一定讲出来,不装模做样,所谓的治学严谨大家风范。但是体系尚不完整又语言文艺。就会让人不得不怀疑作者在大学是否很风光了……
关于书本身的内容,没什么太多好评论的,原因如题。
随便说两句感想。
根据《哲学的慰藉》来的印象,不是很喜欢叔本华,喜欢尼采。高中有个同学说读尼采读到爆头。所以还是要说,读书这件事情急不来。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趣味。
哲学家都没有好下场。所谓没有好下场一般是说感情和家庭生活不顺利。据说哲学家越生活越觉得生活之灰暗。但是抛开我们小民的视角。也许是因为哲学家们热爱思考剩于世上的女子。虽然有走出书屋换换口味以为自己爱上了谁的时候,但最终还是爱智慧更多?
大家都说明史是最有意思的。记得历史书上明朝大概只有两三页不到……汗死。
----------------
p.s.回想起高中的老师真是精彩纷呈啊。有时间了好好写写。随便披露一段,以防以后懒得写。当年高一班主任,第一节班会上说的话是:“你们最好好好学,不要到时候毕业的时候发现自己啥都不啥;也别不服我管给我找事,黑道白道咱们随便走。”同学们惊出一身冷汗……该老师吐气如兰,雪衣飘飘,宛然仙姿。
高考的时候已经不是班主任,突然一天把谜笛叫出去。说:“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咱们这种人当然是非**,**不去的”。然后绝尘而去。而当时的自己都已经快要放弃自己了。
得有多幸运。
0
comments
Posted by
midi
@
12:3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