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2008

外国人

在东京,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日本人是日本人,韩国人是韩国人,东南亚人是东南亚人,印度人是阿三,黑人是老黑,外国人是外国人。(这些话里是否有种族歧视的成分?但我绝对没有种族歧视的意思,也觉得这些词应该渐渐消失。)

基本上可以根据小朋友们对外国人的称呼,判断他底来东京多久。笼统而言,新同学一般会把金发碧眼的统称外国人;而老人家则倾向于说,那个法国人,那个德国人,那个奥地利人或者那个老美。如果一个在日本呆了很久但是仍然吧外国人统称外国人的,那他基本上是育才系的。

不只是中国人会区分,日本人大概也是有眼高眼低。墨西哥同学很郁闷的抱怨说自己总是被警察拦住查证件,而同样是外国人的奥地利和法国哥们就从来没有过。但那个墨西哥同学也是瓷娃娃般的小帅哥一枚。


自从毕业之后,把msn的昵称从“科研小磨女”变成了晃晃悠悠。突然有一天,豆琪跳上来打招呼,说:你好,小晃!于是想到,晃小悠这个名字。很喜欢。家里呆着压抑,实验室呆着惭愧;就尽量往外跑;一个一个的见职业介绍公司,好像这样比起躲在家里看片要上进似的。由于一家接一家的见,渐渐变得可以分心出来研究对方的表现了。今天拨冗去见的,是一个叫做keith的HR。看名字貌似北欧人。见了面,根据豆瓣奥运帅哥的相册分析,应该是瑞典附近的。高大清爽健硕。说话程式化。没有日本HR的热情和笑意,但也没有敌意;看进对方的眼中,看不到任何情绪。这是他们的专业要求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在东京这个城市中生活的外国人呢?

据耳闻,世界各国都是中国的女留学生的比男留学生的更容易交到其它国家的朋友。多大程度上是各怀鬼胎,多大程度上是女生的社交天分,多大程度上是固步自封,不评断。而我周围也是女孩子确实是比男生更乐于跟周围人交往,当然除了老鲍。鲍哥夫妇是我见过很主动和精准的社交能手。自来东京,阴差阳错的认识了一些老外,交情或深或浅,收获却都不小。比如练习了自己的破烂口语,了解了别国的风土人情。又比如煽情些,就好象奥巴马同学说的,发现有一些情感,是普世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还比如知道别人,仿佛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相比而言,中国人更务实低调。更多反省和观察。而欧美人则更自我。但是能在日本呆下去的外国人,血液里或多或少都包含着很日本的成分,比如柔软,比如隐忍,比如考虑周到。


(题外话,“看到别人,仿佛能更清楚的看到自己”这句话,让我想到之前小罗share的一个文章,大意是说,在现代社会其实并没有实际上的东方;东方,只是作为西方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所有不是西方的,是东方。多么无奈的,让人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我记得我和朋友,一个一边鞠躬一边说,“thank you very much",另一个回鞠躬说“you are welcome”。
又记得袁说大家聚会的时候,做的事情就是每个人轮流把日本大骂一顿,然后结束。
又经常经历的是,某人信誓旦旦的说再也受不了东京;可还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就开始乡愁;再离开的了东京不到一年就又回到这里。
在BBT里,sheldon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Ah gravity, thou art a heartless bitch。
我想,很多在东京的外国人都一定很想骂这句:东京,她让你又爱有恨。

----------------
p.s. 很久以前就要写这段了。但是一直感触不深,写不下去。但是写不下去它就直接影响了后面接着写其它的。所以先写这个交差好了。
顺送歌一首。



1 comment:

dustette said...

育才系,太精辟了=。=
看来我作为不是很老的同学说话还是很精辟的。
唔,小罗share的那篇……难道就是我那篇读后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