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2006

群博之茉莉花开

我这样持续的看一些无聊的电影,看完之后还认真总结,还努力写影评。大概很多人要笑到吐血了。我也觉得自己应该加一个blog的分类,叫做“二星电影影评”。

正文开始。


刚才去找了一下茉莉花开的海报,没有让我满意的。即使是姜文的也不能。这个片子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很美的,可是为什么挑不出一幅满意的海报?只好暂时归结于章子仪的稚嫩了。不过我们今天不说这个。

想说点别的。因为茉莉花开的原著《妇女生活》我倒是碰巧以前看过。要说区别的话,妇女生活是灰色的绝望的生活。而茉莉花开则是希望的明亮的生活,就如同他们的名字。

妇女生活,无论三代人生活的时代有着怎样的不同,主人公的心智似乎都不会变化:
幼稚而易受打击,脆弱而无力自愈,敏感而不独立,虚荣而相互伤害。

这些根植于每个女人心底的负面情绪和特质被《妇女生活》集合,放大和讨论,让你感到压抑和沉重。但一百年后的女人看,和一千年后的女人看,都能感受共鸣。虽然写得很好,但是我所不喜,我没办法接受那些隐匿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奈的悲哀。

当然也是电影所不喜。关于为什么,想到王朔有一片杂文关于俗文学的,名字我忘了刚才搜了一下也没头绪。回头找到了贴出来。似乎能解释一些。

茉莉花开,强调的是希望。莉之于茉,花之于莉,都有了更多的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希望总是美好的。美好总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虽然大部分时间是臆想的。我想了很久,总算是确定了最终导演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我这样说是比较了一下电影和小说,什么被删掉了,什么被加入了。逻辑女就是酱紫地!

为什么要想很久,因为电影,越来越类似于带着锁链的跳舞。它有时候被这个影响一下,有时候被那个影响一下。让你没办法搞清的本意是什么。

原著是它的枷锁。他看了这个小说,什么地方心有所感,它们引爆导演的热情。可是拍电影的时候,本来又是含了自己的意见。那些曾感动和刺激你的情节,在电影中表现么?展开么?展开多少?就好像茉的脸出现在莉和邹洁卧室的透气窗上,你很难想象,这个人后来就变成了花的庇护者和真正的亲人。所幸电影有权利不用交待,它不是小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跳跃和省略,让每个观众又带入创作,看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

而画面也是个枷锁。就好像写小说的突然想到漂亮的细节。删还是不删?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导演会选择保留。毕竟观众在电影中更多追求的是感官的刺激。极品的导演,应该是能让所有的细节都为情节和人物服务,并拍出美轮美奂的细节。我估计最差的导演,就是所有的细节都为情节和人物服务,但是排出的电影惨不忍睹。大部分位于之间。想到罗索这些,是因为有一个情节我觉得很滑稽。就是姜文在茉的楼下淋雨那一幕,也许是我没有想明白。根据我现在的理解就是,那一幕实在太漂亮了,让导演舍不得剪掉(也有可能是姜文字自恋到不行,强迫导演不许删掉)。

上面还只是两个变量,对白,音乐,服装……我想想就要撞墙,可是又很羡慕那些真正的导演,在么大的一个取值空间中游刃有余颐指气使。

总结一下,就是当导演不容易,当好导演更难。

我没看过任何电影理论方面的书(我们都是走密宗,讲究悟道成佛的),如果有大侠看到我这个粗浅的post,咧嘴大笑的同时,推荐一两本书啦。
O(=_=)O


最后说演员。
姜文当然还是赞。完全看不到费力的感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现在开始怀疑,他是不是靠少量曝光,少量出戏,出精品来保持高身价。
路毅哥哥也是让我竞艳了一下地,发电机阿发电机,躺着睡觉不说话也可以发电,剃个盖头也可以发电。
大家都说章子仪最后演得好。嗯,我承认,但是我很怀疑是她演到最后放开了这样的说法。她只是越演,越演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和情绪。到最后开回城后的生活,她也终于演得不吃力了。我觉得她最失败的镜头,是在演茉的时候跟茉妈在照相馆的橱窗下对话。大概好几分钟的镜头。在展现茉的白痴虚荣和对未来的幻想。可是……就让她那样吃力的傻笑过去了……不由自主地就想起来甜蜜蜜里面张曼玉在黎哥自行车后面的样子,那双晃晃的腿。

刘烨也不错,该阳光青春的时候阳光青春,该猥琐的时候萎缩。而且,不费力。

看到有几个人写到了所谓的上海情结,我不是上海人,没在上海呆过。没感觉……因此看看他们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说,也蛮有意思。

窗外一片白昼阿~我去逃课睡觉。

No comments: